7月26日,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以下簡稱中產協)土工建筑材料分會第三屆二次理事擴大會議暨第六屆土工建筑工程設計創新論壇在山東德州召開。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李陵申,中國工程院院士孫晉良,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會長李桂梅,中產協土工建筑材料分會會長聶松林、名譽會長崔占明,國際土工合成材料學會(IGS)前主席Daniele Cazzuffi、德州市人大常委會黨組副書記、副主任景文新等領導,以及來自土工建筑材料行業產業鏈的企事業單位、科研院所代表以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共同參會。此次會議由中產協和德州市人民政府主辦,中產協土工建筑材料分會和陵城區人民政府承辦,天鼎豐控股有限公司和光山白鯊針布有限公司協辦。
李陵申在致辭中強調,土工建筑紡織材料廣泛應用于工程建設、基礎設施建設、自然災害防治、生態環境治理等領域。同時,土工與建筑用紡織品的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不斷涌現,生產企業也在科技創新、提高國際話語權等方面成績顯著。談及未來發展,他提出四點建議:一是堅定“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加強關鍵技術突破”的信心。二是砥礪“提升產品品質,優化供給服務體系”的初心。三是淬煉“數字化、智能化轉型,賦能全產業鏈新業態”的匠心。四是樹立“綠色制造推動行業可持續發展”的恒心。
李陵申表示,隨著“無限替代”的夢想成真和產業用紡織品在更多未知應用領域的拓展,未來行業將在科技的跨界融合和應用的深入發展中實現產業的價值重塑,并從根本上改變產業生態,為行業注入更深遠意義的時代注解。希望行業骨干企業弘揚奮進文化,肩負著責任,拓展創新應用,培育集成優勢,共同賦予土工建筑材料產業綠色低碳、健康有序的高質量發展格局。
孫晉良通過視頻對大會的召開表示祝賀。他表示,近年來,土工建筑材料行業一直保持穩中向上的快速發展趨勢,在市場、產品、服務、規模等方面對國民經濟產生了重要影響,在基礎設施建設和各種工程建設,應對疫情和應對自然災害中,都發揮了重大作用。
聶松林在分會2021年度工作報告中提到,2021年,我國土工建筑材料在交通基礎設施領域的應用占比為百分之35,在水利水電領域的應用占比為百分之31,在環保領域的應用占比為百分之13,在其他領域的應用占比為百分之21。由此可見,土工建筑材料應用行業的多元化為其自身持續快速發展提供了基礎。他預測近五年中國土工建筑材料行業市場規模年復合增長率約百分之13.75,到2025年中國土工建筑材料行業市場規模近800億元。
在隨后的論壇環節,李桂梅以“2022年產業用紡織品行業現狀和高質量發展方向”為題的主旨報告中,從當前產業用紡織品行業運行現狀、產業用紡織品行業高質量發展解讀、土工建筑用紡織品行業高質量發展建議三個方面進行了闡述和解讀。針對土工建筑用紡織品行業的高質量發展,李桂梅給出以下建議:推動行業創新能力建設;加強標準體系協同建設;努力引導行業綠色發展;推動智能化數字化轉型。
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交通運輸部、北京建筑大學、天津大學、天鼎豐控股有限公司、光山白鯊針布有限公司等專家學者,分別從宏觀經濟形勢、檢驗檢測、技術創新、產品研發多個角度圍繞土工建筑用材料行業的高質量發展建言獻策。
同時,會上進行了區域品牌培育、投資建設、科研創新以及應用拓展的多項合作簽約儀式。在適度超前建設的要求下,中國正在迎來又一輪強勁的基建投資周期。